仰韶文化——北首岭 |
作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16-09-27 浏览:5219次 |
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,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(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,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),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。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,故按照考古惯例,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。
宝鸡地区有仰韶文化遗址740余处,其中以北首岭遗址最为典型。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,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,台地高出水面约20米,是一处保存较好、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。遗址南北长300米,东西宽200米,面积约6万平方米,其中心在金台区龙泉中学院内。遗址文化层堆积在4米以上,分为早、中、晚三期,距今约 7100到5600年。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,北首岭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比较繁荣的阶段。
在北首岭出土的5000余件生活器具中,石斧、石铲、石刀、骨铲、角铲、角锄、陶刀等工具占极大的比例。居址中还发现较多的石碾、谷盆、棒以及家猪骨胳,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,而且粮食有了剩余,并用来喂养家畜。
北首岭氏族部落以打猎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。野猪、马鹿、麝、獐、鹿、短角牛、猕猴等都是他们猎取的对象。石球、箭头是他们得心应手的狩猎工具,有的墓葬中箭头成捆出土,达80多枚,突出地显示了狩猎经济在北首岭氏族生产经济中的显著地位。另一方面,根据他们获得的猎物来看,北首岭人具有较强的捕获大型动物的本领。
北首岭人类已经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。他们创造制作了千姿百态的器物,钵、碗、盘、瓶、壶、盂、罐、瓮、甑、器座、器盖等器物形式多样,制作精巧。汲水用的尖底瓶放在水中,缺水时自然倾倒灌水,水满后又能自然垂直,在利用斜面作用力上达到了非常科学的程度。遗址中出土的网纹船形壶,器身横置,两头尖翘,颇像一只在海中颠簸航行的船只;器身上彩画成的网纹犹如撒进水里的鱼网。还有一件陶壶,壶身上用墨彩画了一幅水鸟和鱼的图案;简洁洗练的粗线条勾画了一只体型不大的水鸟,叼住了一条麟鳍齐备的大鱼的尾巴,大鱼负痛回首挣扎,水鸟紧咬不放,画画充满了紧张生动的生活气息。
北首岭发掘的墓葬非常有特点,他们实行男男合葬、女女合葬的制度。大多数死者头向西北,脚踩河滩。头向西北表示人死了就像太阳下山,还会有旭日东升的时候,表明他们强烈渴望生命的复生;脚踩河滩,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像千河的水一样源源不断。对于暴死者,人们将他的尸体分碎,把小腿压在大腿之下,防止他的灵魂回来骚扰族人;小孩子死后,被安放在陶瓮里埋葬,表示方便大人照顾。
宝鸡是“炎帝故里”,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聚居之地,北首岭遗址作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处,起到了展示宝鸡史前文明和提示炎帝故里文化内涵的独特作用。